猫咪内脏型肥大细胞瘤的病例报告
猫咪内脏型肥大细胞瘤的病例报告:1、病例介绍三月,家养短毛猫,9岁,雌性已绝育,3.5kg,正常免疫驱虫,以猫粮为食。2016年11月初次来我院就诊,就诊前半个月频繁呕吐,每次饭后1h呕吐,有时出现腹泻症状,在我……宝贝快好(www.bbwell.cn)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1、病例介绍
三月,家养短毛猫,9岁,雌性已绝育,3.5kg,正常免疫驱虫,以猫粮为食。2016年11月初次来我院就诊,就诊前半个月频繁呕吐,每次饭后1h呕吐,有时出现腹泻症状,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炎性肠病和脾脏肿物,手术摘除脾脏肿物后,住院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和泼尼松龙,改为低敏食物,恢复良好,脾脏肿物病理结果显示为脾炎以及脾纤维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复查期间,发现白细胞总数均高于正常值上限(20.26×109/L~26.1×109/L);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出现轻度贫血,但使用拜有利、甲硝唑和布地奈德后,腹泻和呕吐症状控制良好,精神食欲尚可。2018年3月15日,因呕吐、厌食前来就诊。
2、实验室检查
2.1 血常规检查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
入院当天血常规检查结果见表1,蓝色标注为偏低数值,红色标注为偏高数值,可见红细胞总数,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数均下降,但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白细胞总数上升,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总数上升。
2.2 生化检查
表2 生化检查结果
入院当天生化规检查结果见表2,所查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3、超声检查
B超可见胃体胃壁外生性增厚,层次丢失,累计长度约3.1 cm,厚度约1.2 cm,胃淋巴结肿大;左叶胰腺回声弥散性增强,边界模糊,宽度正常。B超提示为胃体胃壁外生性透壁性增厚,鉴别诊断为溃疡、肉芽肿、肿瘤等;可能存在胰腺炎,须结合生化进行判断。
图1 增厚的胃壁
4、治疗与转归
就诊当日住院留观,表3为住院期间血常规检查结果,表4为第4日血气检查结果。住院第1天给药布地奈德1mg/kg,PO,SID;硫糖铝,250 mg/只,PO,BID和赛庚啶1mg/kg ,PO,BID;食用低敏处方粮。
结合动物的病史及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胃部肿瘤。经主人同意,决定进行开腹探查并取样。第2天进行手术,沿腹中线切开腹壁后进行胃壁全层取样,常规闭合腹腔,将胃部肿物送检进行病理学分析。第5天输血30ml,加用头孢唑啉20 mg/kg,IV,TID。第6日加用泼尼松4mg/kg PO SID,后几日治疗方案均同前,但是猫自主进食差,鼻饲管强饲低敏猫粮。第10日,猫咪死亡。
表3 血常规检查结果
表4 血气检查结果
5 、病理学结果
病理报告结果为恶性圆形细胞瘤,与内脏型肥大细胞瘤最为相似,伴随血管浸润,细胞形态,肿瘤位置都符合猫胃肠道肥大细胞瘤,可能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6 、讨论与分析
肥大细胞瘤(mast cell tumors,MCT)占猫所有肿瘤发生率的2~15 %,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分为2种类型:内脏型和皮肤型,其中,皮肤型较为常见,同时出现皮肤型和内脏型MCTs极为罕见。内脏型MCTs以肿瘤侵袭血液淋巴或小肠为特征,主要为脾脏型和肠道型。常发于中年或10岁以上老年猫,无明显的品种和性别倾向性,暹罗猫可能高发。
患猫血液学异常极其多样,包括全血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淡黄层血涂片可见肥大细胞,或以上症状联合出现。但是很大一部分猫的血常规指标正常。生化指标的变化不具有特异性,B超和X线片可以帮助诊断肿瘤发生部位和转移状况。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症状相结合。
皮肤型MCTs患猫通常最初在头部和颈部发现单个或多个白色至粉红色的表皮小结节(2 ~ 15 mm),在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单个的表皮或皮下肿块。猫皮肤型MCTs的侵袭性不如犬,很大一部分猫通过活检式摘除单个皮肤肿瘤即可治愈,此法也适用于皮肤上有5个以下肿瘤的猫,当肿物位置和大小不适宜进行手术切除时可考虑放射治疗。
大多数内脏型MCTs患猫常因消化道症状而就诊,如厌食、呕吐或腹泻,可触诊到腹部团块,大多数肿瘤侵袭脾脏和小肠,可能是单个或多个,因此,内脏型MCTs主要分为脾脏型和小肠型。就诊时可发现肠系膜和内脏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肺部的转移性病灶,但是关于胃部发生猫内脏型MCTs的文献报道较少。胃部并非为此类肿瘤的好发部位。本病例中胃部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为MCTs转移的表现。
1/3内脏型MCTs的猫可见贫血,50%脾脏型MCTs有骨髓穿刺异常和淡黄层血涂片异常,肠道型MCTs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在本病例中,就诊第5日出现的严重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或许与内脏型MCTs相关,但不排除贫血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及炎症突然加重导致。
内脏型MCTs病例推荐实施手术切除和泼尼松治疗。单纯使用泼尼松(4mg/kg PO q 24 ~ 48 h)或地塞米松(4 mg/每只猫PO 每周一次)对全身性或转移性的猫MCTs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必要时,可以选择加入苯丁酸氮芥(瘤可宁,20 mg/m2PO q2周),此药较为有效且耐受性较好。对于使用洛莫司汀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也有文献称,组胺阻断剂和酪氨酸酶抑制剂对一些病例的治疗有效。
此类肿瘤常发于脾脏、肠道,侵袭性和转移性较强,脾脏型MCTs实施脾脏切除术后,预后通常较好,中位存活期12~19个月,但是厌食、体重明显下降的猫和雄性猫通常预后不良。肠道型通常预后较差,通常在诊断时就已发生转移,大部分猫在诊断后不久即死亡或选择安乐。本病例中,猫自主进食差,后期均通过鼻饲管强饲低敏猫粮,但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
7 、小结
猫的肥大细胞瘤在临床相对常见,是猫脾脏最好发肿瘤,皮肤第二好发肿瘤和小肠第三好发肿瘤,治疗方案和预后根据发生部位差异较大。皮肤型MCTs目前在国内临床确诊相对较多,但是对于内脏型MCTs,认识程度尚有欠缺,确诊率也相对较低。本病例中MCTs发生部位也并非典型部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当有所警惕和借鉴,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或许对于提高此类病例的存活率有很大帮助。
注:版权归”宠物医师网”所有。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