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里最凶猛的动物 亚马逊雨林有哪些恐怖危险动物
亚马逊河里最凶猛的动物 亚马逊雨林有哪些恐怖危险动物:亚马逊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但它却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以及支流最多的河流。这条大河流量占据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高达691万平方公里,占据南美洲总面积的40%。充沛的降雨加上亚马逊河滋润了整个亚马逊雨林,而亚马逊雨林是物种的王国,全世界所有物种的20%都能够在这里面找到。 由于……宝贝快好(www.bbwell.cn)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但它却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以及支流最多的河流。这条大河流量占据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高达691万平方公里,占据南美洲总面积的40%。充沛的降雨加上亚马逊河滋润了整个亚马逊雨林,而亚马逊雨林是物种的王国,全世界所有物种的20%都能够在这里面找到。
由于面积广袤幽深,除去外围开发的耕地外,亚马逊雨林中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意味着人类的禁区,毒虫遍地,瘴气弥漫,人类所了解的物种仅仅是亚马逊雨林里面繁衍物种的冰山一角,哪怕是最杰出的探险家,也不敢轻易的而深入亚马逊雨林里面。
事实上,亚马逊平均3天就有一个新物种被发现,作为地球上生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1999年到2009年十年期间,人们在亚马逊区域新发现了1200多个植物和脊椎动物的新物种。即便再也没有新物种被科学家发现,亚马逊也拥有包括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庞大生物群落。
亚马逊雨林里面最恐怖的生物是什么?
1、 食人鱼
食人鱼是亚马逊河流里面知名度最广的鱼类,又名食人鲳。这种鱼类以攻击性强加嗜血成性而著称,与普通的淡水鱼类相比,食人鱼拥有锯齿状的牙齿,咬合力强,可以轻易的将猎物身上的肉撕下来。
虽然食人鱼日常阶段多以小鱼、腐肉乃至水草为食,但水里面一旦有血腥味,食人鱼便会成群结队光顾,一些落水的动物比如水牛,能够在短时间内被食人鱼群给撕成碎片。当然,群居的食人鱼比较可怕,落单的食人鱼却胆小如鼠。由于喜欢捕捉落水生物,食人鱼又被成为水中狼族,这是亚马逊河流里面最臭名昭著的鱼类。
2、 电鳗
电鳗是亚马逊河流里面的终极杀手之一,甚至是食人鱼的克星。电鳗属于裸背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号称水中高压线。别说亚马逊流域,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电鳗都属于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
电鳗能够释放300~800伏的高压电,短时间内甚至高频放电,足以将无数水生动物电的外焦里嫩,头昏脑胀乃至死亡。普通的鱼类直接被电鳗电昏,然后就会被电鳗趁机吃掉,曾经有一条凯门鳄想挑衅电鳗,结果被电鳗直接电死。动物承受不住电鳗的高压电,人类也不行,这种高压足以将人类电昏,所以电鳗算是亚马逊里面最人类威胁最大的生物之一了。
3、 森蚺
电影《狂蟒之灾》中巨大的蟒蛇吞噬众人的场景,想必看过的小伙伴记忆犹新。亚马逊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幼年的森蚺需要小心翼翼地生活,因为这个阶段无论是美洲豹还是凯门鳄都想捕捉小森蚺打牙祭,而一旦森蚺成年地话,其将成为亚马逊雨林里面食物链顶端地存在,不受任何天敌的制约。
森蚺有多强?它的长度最长可达10米,食谱里面有凯门鳄、水豚等体型庞大的动物,强悍的缠绕力能够轻松解决任何大力士,虽然森蚺没有吃人的记录,但普通人招惹到它的话,想顺利逃脱需要绝佳的运气才行。
4、 毒蛇
亚马逊里面栖息着100多种毒蛇,其中就有蝰蛇、矛头蝮、珊蝴蛇等剧毒无比的蛇类。矛头蛇在美洲可谓“作恶多端”,是非洲大部分毒蛇咬伤人类事件的元凶,其毒素致死率非常高。而亚马逊森林灌木丛中潜伏的巨腹毒蛇,体长可达2米,凭借庞大的体型就能吓倒胆小者。
与森蚺相比,毒蛇活动区域更加隐蔽,体型小不易发现,身上所携带的毒液极其致命,而亚马逊树木林立、灌木草丛比比皆是,稍不留神就会被毒蛇盯上。
5、 蚊子
实际上,亚马逊里面对人危害性最高的物种当属蚊子。大家知道蚊子能够传播病毒,亚马逊湿热的环境更是蚊子的天堂,每年南美都会爆发因蚊子传播的疾病,比如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等。
2019年巴西超过200万人感染登革热,而造成登革热流行的关键角色就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花蚊子。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环境是蚊子栖息的沃土,这里面的蚊子无疑是最致命的物种。
6、 毒箭蛙
箭毒蛙是世界上外表最美丽的青蛙,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里面,大多数毒箭蛙的毒性不会致人死亡,只会引发皮肤肿胀乃至灼烧感,有一种黄金毒箭蛙的毒性剧烈无比,足够杀死10位成年人。
总结
由于亚马逊物种众多,目前比较致命的物种就是这几种,食人鱼、电鳗、蚊子、森蚺以及毒蛇等,每一种都相当危险,而它们仅仅是亚马逊物种的冰山一角而已。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