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应激反应怎么治,死亡率有多高
猫应激反应怎么治,死亡率有多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开始养猫。也喜欢拍一些与猫咪互动的视频与网友分享,但无论你是资深猫奴,还是猫界小白,都应该学习如何科学养猫。……宝贝快好(www.bbwell.cn)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虽然猫咪们平时在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但事实上它们的内心是很敏感且胆小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关于猫咪应激反应的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它是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
简单来说,可以把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当猫咪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时,会立即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刺激,就可能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异常。就好比人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快,会浑身发冷或者手脚哆嗦是一样。
一、可能引发什么问题?
过度的应激反应和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导致猫咪在心理上或生理上产生异常。突发的刺激可能诱发呕吐、软便或拉稀、便秘等情况
当外界环境对猫咪进行持续刺激时,就会导致猫咪肌体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当身体器官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引起内脏器官血管剧烈收缩,从而产生缺血等症状,导致内脏器官缺血,血压升高,进而引起血栓的形成。
过度应激还可能会引发心脏疾病,自我损伤性精神性疾病等。最严重的,甚至危及猫咪的生命甚至猝死!
二、什么原因会诱发猫咪的应激?
很多情况下猫咪都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家庭内部的变化
包括增加或减少宠物和人,比如朋友来家里做客,或者家里新增了猫或者其他动物,新成员与主人的互动,都会让猫咪有种地盘被入侵的想法。
2.生活环境改变
当猫咪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往新的环境,与陌生人接触或见遇见陌生的动物。
比如搬家,被送人或者遗弃,去宠物医院,去美容寄养,乘车旅行等。活动空间的改变也可能会引起猫应激,如平时在家散养突然被关进了一个小房间或者笼子里。
3.打破生活规律
规律的生活会给猫咪安全感,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会令猫咪感到不安、焦虑。例如移动猫砂盆的位置,由于猫咪不喜欢新猫砂盆的环境,因此开始憋尿,憋不住时就会尿在外面。主人的批评使猫受到情绪的影响,便有可能引起应激反应。
4.环境噪音
突如其来的巨响,比如雷声、鞭炮声,施工装修、吵闹的家庭聚会。
5.与主人的关系发生突如其来的改变
主人长时间离开,比如出差,旅游等。
6.非常规的外界刺激
当主人忽然做出了超出猫理解和认知的行为,猫一时适应不良,引起的应激反应。
例如:用胶纸或胶布粘猫的爪子;趁猫不注意,悄悄的将模型玩具放到猫旁边,使猫咪受惊吓飞起;给猫咪戴上“紧箍咒”,让猫咪被“封印”。
此刻的猫咪样子不同与往日,会显得滑稽搞笑,逗得铲屎官哈哈大笑,但主人不知道的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对猫咪的情绪产生冲击,影响猫咪的情绪,引起应急反应产生的可能。
7.给猫咪洗澡
有很多都猫咪非常害怕洗澡,如果需要给猫咪做清洁,最好是由主人亲自操作,清洗的时候先让猫四脚着地,背对着你,安抚后再开始逐渐让猫咪接触水,如果此时猫咪对水的反应非常强烈,应立即中断清洗并及时擦干水分,以后避免用水清洗并更换干粉类的清洁用品。
要注意的是,由于猫咪每天都呆在家里几乎不出门,所以毛发变脏的可能性会很小,不用频繁洗澡来保持清洁。
三、如何识别应激反应?
以下列举几个能明显识别的急性应激反应表现:
1、想找地方躲起来或躲藏在暗处;
2、身体僵硬发抖、警觉、呼吸急促,炸毛,背部弓起,身体呈防御状态;
3、腿部弯曲,尾巴蜷缩在身体旁,睁大眼睛、瞳孔扩散;
4、飞机耳,睁大眼睛、瞳孔完全放大;
5、哀怨的嗷呜,或者沉默、嘶嘶声,流口水;
6、不受控制的排便或排尿,拉稀等。
四、猫咪应激了怎么办?
如果能及时确定应激源,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来缓解,直至消除猫的压力。
1.因环境改变引起的应激反应:
如果由于搬家导致的应激反应,需要最后一个打包猫咪用品,保留如毯子一些常用物品使猫咪感到心安,搬到新家后首先将猫咪常用的物品还是按原来的习惯摆放在明显的位置。或将猫咪放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待搬家完成后放出即可。
2.因受到惊吓引起的应激反应:
如果是见到陌生人害怕、被大声吓到,此时不要将强行将猫咪抱出,只需要让它安静地躲藏,等猫咪主动出来活动时,再轻声安抚慢慢引导。
3.因外出产生的应激反应:
当带猫外出,猫的反应很强烈并且出现强烈挣扎的情况时,应立即回家,并密切观察猫咪的状况。
如果不得不外出时,需要提前准备好可以让猫咪情绪稳定的小毯子或玩具,并在出门前提前使用抗应激药物,以帮助猫咪稳定情绪。
最后,当猫咪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时,一定要及时停止当前的刺激行为,并及时就医,以避免猫咪的情况恶化。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